被领导骂过的,请举手!
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热门帖子,自称各行各业的人员来曝光自己行业的内幕,内容大为震撼、大跌眼镜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,员工可以成为酒店的金字招牌,也可能变成酒店最大的黑粉。
网评·员工的服务反馈,孰轻孰重?
酒店作为服务行业,尤其重视自己的网评,有些酒店有专门工作人员或者使用数字化工具时时“监控”网络、处理各种网评;酒店入住期间,有些酒店以送各种小礼品等形式让客人给好评;内卷的还有“连环夺命call”多次给客人打电话,以回访、问候的名义“要求”客人给好评;为了给酒店树形象,不惜花重金请各路“网红”“名人”来宣传;更有甚者,有的酒店员工直接向客人要第三方平台的好评,因为好评与员工的绩效挂钩,员工甚至互相推诿本职工作、趋之若鹜去干“要好评”的营生,酒店对此不批评反而鼓励,影响了团队和谐和工作积极性。酒店却不知相较于“网红”,相较于酒店公关的各种“肺腑之言”,相较于各种APP上的评价,人们更愿意相信亲耳听朋友说的话,尤其是这个朋友有“我曾在这个酒店工作过”的头衔。员工看见的都是实打实的内幕,员工觉得酒店亏待了他,他肯定会去跟朋友抱怨酒店,表面看着如何,内里实际如何等等,他的朋友再跟朋友去说,一传十十传百那这个差评影响就非常大了。
我曾听一个离开酒店的员工跟我抱怨,酒店厨师在出餐时不小心将龙虾面扣到了地上,但是厨师只更换了面条却并未更换龙虾,如果一家五星级酒店的餐饮,给客人吃掉在地上的龙虾被媒体曝光,那又是酒店焦头烂额的大危机。但这些事儿却可能被“黑粉”员工在和朋友吐槽时有意无意提到。
更为直接的是,内心不快乐、对工作有抱怨的员工,他们会将情绪带进工作,反馈给消费者,员工不是演员,眼神很容易暴露内心,员工很难做到前脚被领导批评,后脚笑脸迎客。而酒店给客人传递的最本质服务就是员工所提供的“人与人”之间的交流。
员工满意度水分很大?
曾经与一个酒店HR聊天,他每周都会做员工调查,认为自己对员工是非常了解的,员工也很喜欢跟他反馈酒店的问题,但是当他在一个非酒店场合,听到他的员工跟别人述说一些酒店问题时,这些问题都是他没听说过的或者他认为自己做得很好的方面。
有一些员工不会在酒店集体做满意度调查时“抱怨”,也不会在开会时提出“异议”,更不会在人力面谈时说领导“坏话”。这个现象就好像“发面馒头”,表面光滑,内里却都是空隙。领导们沾沾自喜层层反馈上来的员工满意度数据,感觉自己管理得很好,部分员工却感觉重重大山之下,尽是剥削,无法透气。
为了体现业绩、要数据才做员工关怀吗?
2023年5月9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《2022年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情况》报告中,住宿和餐饮业平均工资在各行业中由多年的倒数第二,变为倒数第一,年平均工资只有五万多元。物质上给不了员工那么多的满足,员工会在情感关怀上寻找平衡。若酒店在员工关怀上都做不好,你还拿什么来“爱”员工。说到这,有很多酒店人力会来诉苦,我们给的“爱”还不够多吗?目前有很多文章教酒店如何做员工关怀,员工关怀的方法列出来也有几万条了,员工关怀也是集团、酒店的大事,但各种员工关怀的计划是束之高阁,悬在半空,还是落实到每一个人了?是仅仅表现在一些要体现业绩、数据的地方?还是形式主义,为了关怀而关怀?
代代相传的错误沟通方式
试问酒店员工,伤心离开的哪一个单单是因为钱少?他入职时就知道了他的薪资水平,有多少人是被“骂”走的?领导会认为,我就是被“骂”过来的,被“骂”着成长的,师傅带徒弟,师傅为了徒弟好,哪有不骂几句的?但是员工变了,早不是在家被家长骂着长大的一代了,这一代员工是被家长呵护着,已经不接受上级持续的“负面指责”“斥骂”了,他们更希望领导以平和的态度指出他们的问题。负面情绪的传递只会积压在员工心里,达到最大阈值时,员工说不干就不干了,挥一挥手,没有留下一片云彩就走了,也让领导们“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”,来一句“现在的员工真没有责任心”。错误的沟通失去了其传递和反馈的功效,反而变成伤人的利器。这样背负着怨气的员工,怎么能忍住不抱怨几句酒店的不好呢?怎么还能真心热情地服务客人?
一个口碑好的酒店,绝对是员工满意度真的高,我也遇见很多离职的人跟我表扬上一个东家的各种好,甚至有离职十几年的员工都见不得别人说自己老东家酒店的不好。
写此文是有感而发,自己的“感”可能激进、可能片面,只是希望酒店能常常审视自己,更加重视自己的员工,不要让工作成为员工“戾气”的催化剂,也不要让这种“负面”情绪成为员工上下级之间交流的常态,更不要将欠佳的情感传递给消费者。
吐槽绝不是目的,而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,非常希望大家留言:酒店有哪些让你感到温暖的小瞬间。